专利快讯:被美国公司起诉侵犯专利5个月后 光伏龙头晶科能源提出涉案专利无效申请;贵阳经开区3项专利获第十届贵州省专利奖
被美国公司起诉侵犯专利5个月后 光伏龙头晶科能源提出涉案专利无效申请
晶科能源(SH688223,股价5.48元,市值548.29亿元)已就美国光伏巨头“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的专利“US913074B2”,向美国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PTAB)提出专利无效申请。
此前的2月25日,第一太阳能向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起诉晶科能源及其关联公司,指控其侵犯了第一太阳能持有的TOPCon(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技术)专利,专利号为US913074B2。
7月29日,晶科能源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确认了此事。这位负责人介绍,晶科能源在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得很好,该事件对公司而言并没有那么高的紧急程度。
晶科能源已做充足准备
据报道,涉案专利是第一太阳能在2013年通过收购“TetraSun”公司获得的TOPCon技术专利之一。
起诉前,第一太阳能执行副总裁、总法律顾问兼秘书Jason Dymbort称他们曾与晶科能源沟通,但结果失败了,导致他们不得不采取法律手段。
据介绍,US913074B2专利是一种高效太阳能电池结构和制造方法,申请人为“TetraSun”,申请时间为2010年4月,于2015年9月取得授权,预计权利到期日为2031年11月。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上可以查到疑似与US913074B2相关的中国发明专利CN102460715B。该专利发明人为O·舒尔茨-韦特曼和D·德赛斯特,专利权人为泰特拉桑有限公司(即TetraSun),申请日为2010年4月,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7月。
据智慧芽7月30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来的数据,第一太阳能在美国所持有的624条专利中,失效数达367条,占总数的58.81%,有效数为225条,占36.06%,有效专利多在2010年前后获得授权。晶科能源在美国所持有的364条专利中,失效数32条,占总数的7.84%,有效数271条,占66.42%,其有效专利多在2023年前后获得授权。
据了解,晶科能源此次为申请第一太阳能上述专利的无效做了充足的准备。公司共用了27份历史资料,从直接证据、专家证言等角度论述该项专利应被撤销授权的原因。
“专利战”对产能出清影响较小
除了第一太阳能,2月7日,晶科能源及子公司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以下将两家公司合并称为“晶科能源”)起诉WAAN侵犯其N型TOPCon专利。
今年6月,印度光伏企业Waaree Energies Limited及其美国子公司Waaree Solar Americas Inc.(以下将两家公司合并称为“WAAN”)敦促美国得克萨斯州联邦法院驳回其故意侵犯晶科能源子公司专利的指控,并对侵犯专利一事予以否认。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24年年底以来,晶科能源在国内外对包括隆基绿能(601012)、WAAN在内的多家光伏企业发起专利诉讼,同时也被隆基绿能、第一太阳能等起诉专利侵权。
7月29日,一位光伏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TOPCon产业前几年快速扩张,光伏行业内的知识产权保护薄弱问题只是一部分原因,这里还叠加了TOPCon相对PERC(发射极钝化和背面接触技术)的效率优势,导致市场出现供应的绝对紧缺,各方蜂拥而入,导致行业无序扩张。
“要说现在光伏行业对知识产权保护做得有多好也不见得,龙头企业之间没有太大差距,只不过是因为近两年行业处于下行期,新技术落地减缓,企业有精力转向知识产权保护。”该人士表示,但从实操层面来看,专利诉讼涉及漫长的司法程序,所以抄袭很难被限制。
值此光伏“寒冬”,不少龙头企业开启了技术升级。下一代BC(全背电极接触技术)组件、TOPCon组件已有落地,但因为投资回报率降低以及新技术在发电效率上无法拉开太大差距,各家企业在扩产时显得谨小慎微。
“现在市场更关心的是‘反内卷’有什么实质的政策落地,包括产品限价、标准提升、产能收储、行业整合等,而从市场化的手段来看,不管是开发新技术、产业升级还是专利战,其实都很难实现产能出清。”该人士说。
全球AI专利最大拥有国的背后
纽约的一间录音棚里,独立音频制作人Mark正对着麦克风反复调试。他刚用一款来自中国的AI工具“MiniMax Audio”克隆了自己的声音,生成了30秒广告配音。屏幕另一端,上海徐汇区的 MiniMax研发中心里,工程师们正根据全球用户的反馈,优化着模型的多语种发音逻辑。
成立于2022年初的MiniMax,用3年多时间将自主研发的多模态大模型,从上海的实验室推向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场横跨太平洋的交互,离不开中国人工智能(AI)知识产权出海。近年来,中国AI企业的海外专利申请量呈几何级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正在为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注入新的变量。
中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
看,那个在烟草田里灵活穿梭的“小家伙”,正用“电子鼻”嗅探土壤湿度,用“机械眼”扫描每一株秧苗的叶脉。突然,它停下脚步,AI视觉模型飞速运转:叶片微黄、间距不足……实时数据瞬间传回云端,农业大数据平台当即生成一份精准的种植方案。
这可不是科幻画面。目前,宇树科技这款搭载高清摄像头和农业传感器的机器狗,正式在中国烟草的田间上岗了:它既能替烟农扛下日晒雨淋的巡田苦活,又能化身科研人员的“千里眼”——多维度生长数据、环境变化曲线在后台实时跳动,仿佛把实验室直接搬进了田野。
“不只是在中国,宇树科技的业务范围覆盖了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电力巡检、消防救援等领域派上了大用场。特别是高性能四足机器人,往年统计曾占据全球销售份额的60%以上。换句话说,全球每卖出10个这类机器人,有6个就是宇树科技的。”北京灵翌科技有限公司(即宇树科技北京公司)负责人陈永刚对本刊记者说。
宇树科技的全球化步伐迈到哪里,专利保护的盾牌就立到哪里。陈永刚解释道:“这种未雨绸缪的布局策略,既是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防御工事,更是实现技术价值最大化的战略投资。”
这一经营理念得到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充分认可。今年7月,WIPO为宇树科技颁发了“2025年WIPO全球奖”。
“这一奖项是从全球95个国家的780家企业中评选出来的,而宇树是10家获奖企业中唯一一个中国企业,也是第一家获此殊荣的中国机器人企业。”陈永刚说。
宇树科技的成功实践,折射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出海的壮阔图景。2024年,随着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在专利领域实现量质齐升。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数量看,中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从质量看,知识产权保护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中国在AI专利领域的崛起也引发了全球瞩目。根据WIPO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中国在全球AI专利申请量中占比接近60%。
“专利出海”是现实刚需
人工智能专利出海是指将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发明通过专利申请拓展至国际市场的过程,涉及技术国际化、法律合规、跨文化适应等要素。学者和企业界人士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认为,“专利出海”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术语。它本质上指的是国内企业将其技术成果向海外申请专利保护的行为。由于专利具有地域性,企业如果想要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市场获得保护,就必须分别在这些国家或地区提出申请。
“知识产权出海不是卖专利,而是让技术生根。” MiniMax 海外业务负责人的这一理念,在与国际保险巨头富卫集团(FWD Group,以下简称“FWD”)的合作中得到印证。
据负责人介绍,为了让AI客服深度适配东南亚多语种及文化环境,团队不仅提供了先进的语音技术,还共享了包含本地化语料处理和符合当地文化习俗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这种“技术+本地化”的知识产权输出模式,让合作持续深化。如今,FWD的AI客服已能流畅服务包括多种东南亚语言在内的客户群体,显著提升了业务效率。而MiniMax的多语种处理核心技术,也通过这类深度合作,在东南亚市场建立起影响力。
陈永刚说:“在人工智能产业国际竞争中,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具有三重战略价值:首先,构筑技术护城河,有效抵御海外仿制风险;其次,通过专利授权实现技术变现;最终,为企业全球化运营提供核心竞争优势。”这种“专利先行”的出海策略,正在成为中国AI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标准范式。
事实上,“专利出海”已经不是选择的问题,而是现实刚需。
“当前,越来越多的AI企业具备了走向全球的能力和意愿,但如果没有全球化的专利布局,就意味着企业在出海过程中‘赤膊上阵’,容易在海外遭遇侵权诉讼、技术封锁或市场排斥等‘非商业性风险’”。马一德说。
宇树科技的这台机器狗搭载了专用的摄像头和农业传感线 宇树科技北京公司| 供图
在国际博弈中赢得主动权
当前,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正加速走向国际市场,但专利“出海”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从审查制度到技术壁垒,从合规风险到维权成本,每一道关卡都在考验着中国AI企业的全球化智慧。
一方面,各国专利审查制度差异显著。 “这种制度的不一致使得一项AI专利在一个国家可能顺利授权,在另一个国家却因客体或创造性问题遭到驳回,这给企业在全球专利申请布局增加了难度。”马一德说。
另一方面,核心技术不足和海外竞争壁垒也是一大难点。在马一德看来,我国AI企业在应用层专利积累丰富,但在基础层如芯片设计、神经网络架构等“底层创新”方面仍受制于人。
此外,由于部分企业知识产权合规与风险防控机制薄弱,对出口国家的知识产权环境了解不足,容易忽视警告函、诉前谈判等流程。
为应对这些挑战,马一德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应建立分区域、多维度的专利策略体系。针对不同国家应有差异化的申请策略,优先考虑市场体量大、诉讼风险高的国家,同时采用专利合作条约(PCT)与国家申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核心专利形成“保护网”。
其次,企业应在立项之初就引入知识产权预判机制,包括实施自由度(FTO,自由实施,指在不侵犯他人专利权的前提下自由使用或开发技术)分析、竞争对手专利监控等,提前发现潜在风险。
最后,建议企业加强与专业律所、代理机构合作,构建本地化知识产权服务网络,同时内部培养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从制度和能力两端提升AI专利出海的综合竞争力。
“这不是简单的专利申请,而是一场需要技术、法律、商业智慧协同的立体博弈。”马一德强调,中国AI企业想要在国际专利博弈中赢得主动权,就必须从单点突破转向体系作战。
政府多层面积极推动海外知识产权保护
针对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知识产权风险,政府在多个层面积极推动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帮助企业构建全球竞争力。
在国家层面,国家知识产权局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出台了多项制度创新措施,包括修订《专利审查指南》,发布《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明确AI发明的可专利性标准,指导企业将核心算法、模型结构等及时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畴。同时,通过简化PCT国际专利申请程序、加强海外专利信息服务,降低企业海外布局的门槛和成本。
在地方层面,各地根据产业特点开展多样化服务。例如,河北、江西、湖北等地举办人工智能领域的海外专利风险专题培训和实务研讨,为企业提供精准化的案例剖析和应对策略。浙江发布《浙江企业境外参展知识产权保护手册》,为AI企业参与海外科技展会提供展前、展中、展后全流程知识产权防护指导。广州上线“海外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维权援助和全球政策动态追踪,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此外,在国际层面,政府还积极推动国际协作,与WIPO合作开展培训,引导企业了解不同国家在人工智能专利审查、诉讼、标准许可方面的差异和应对路径,增强了企业的合规意识和维权能力。
“可以说,政府正通过政策引导、制度完善、平台建设和国际联动,构建起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出海’的系统性支持体系,帮助企业从‘能申请’走向‘能保护、能维权、能运营’,为我国AI技术走向全球提供了坚实支撑和制度护盾。”马一德说。
贵阳经开区3项专利获第十届贵州省专利奖
近日,省知识产权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公布第十届贵州省专利奖名单,贵阳经开区3项专利获奖。
贵阳经开区获得“第十届贵州省专利银奖”的有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的“一种润燥止痒复方的提取物及其制剂”,以及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的“一种用于多用途轮式工程车的液压控制系统”;获得“第十届贵州省专利优秀奖”的是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具有快锁装置的射频同轴电连接器”。
本次获奖企业是该区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健康医药领域的龙头企业,是科技创新的示范和标杆。
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厂区
近年来,贵阳经开区从创新主体培育、优质服务供给、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快促进知识产权和商标品牌价值实现,在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量、有效注册商标量、驰名商标拥有量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在创新主体培育方面,该区积极培育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居全市前列。
在优质服务供给方面,该区积极构建覆盖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的专业服务体系,助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加强与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动合作,主导产业的企业有效专利量不断增加;持续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积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围绕侵权高发领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多个案件入选省、市打击侵权假冒典型案例。
贵阳经开区将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区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及品牌建设综合服务平台,着力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一批知识产权及品牌建设项目,一批高价值专利和驰名商标,以及一批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人才;继续完善维权援助工作制度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保护和支撑;推进数据知识产权省级试点项目实施,积极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新模式、新路径;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推动专利成果有效转化运用。
免费查询商标:https://www.epbiao.com/zt/sbcx17/
商标注册费用:https://www.epbiao.com/feiyong/
专利查询:https://www.epbiao.com/theme/zhuanlishenqing/
- 商标查询
- 版权查询
便捷链接: 商标查询 商标注册 版权登记 专利申请 海外商标注册 商标交易
本文来源:中国商标网 - 专利快讯:被美国公司起诉侵犯专利5个月后 光伏龙头晶科能源提出涉案专利无效申请;贵阳经开区3项专利获第十届贵州省专利奖
版权说明:上述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一品知识产权意见,不承当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