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快讯:一汽取得车辆卫星定位的控制相关专利;广阳区专利治理提效能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一汽取得车辆卫星定位的控制相关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车辆卫星定位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产品”的专利,授权公告号 CN 119012116 B,申请日期为 2024年07月。
天眼查资料显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位于长春市,是一家以从事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7800000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对外投资了31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5000次,财产线索方面有商标信息264条,专利信息5000条,此外企业还拥有行政许可385个。
广阳区专利治理提效能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今年以来,广阳区以“监管促规范、服务助发展”为核心抓手,通过召开专利合规与营商环境优化专题培训会,构建“精准排查防风险、从严惩戒树底线、靠前引导优服务”三位一体治理体系,推动专利领域治理效能向优化营商环境转化。
精准排查筑防线,夯实风险防控根基。广阳区聚焦专利合规核心痛点,建立“源头识别+动态监测”双重风险防控机制,从源头降低违规风险。排查方向明确化。结合日常监管典型案例,梳理专利申请合规性、权利稳定性等重点风险方向,指导企业建立内部自查清单;深入剖析专利违规导致的招投标受限、融资受阻等实际案例,强化经营主体风险防范意识。合规引导前置化。在专题培训会上现场发放《专利合规操作指南》,清晰告知专利申请全流程合规要点,推动形成“事前预防、事中纠偏”的良性管理循环,帮助企业提前规避违规风险。
从严惩戒守底线,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广阳区加大专利领域法规执行力度,构建“经济处罚+信用约束”双重惩戒体系,以严格监管守住市场公平底线。系统宣讲《专利代理条例》等相关法规,明确警告、罚款等具体处罚措施及适用情形,让经营主体清晰知晓违规成本与法律边界;实现信用联动,将非正常专利申请违规信息纳入企业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直接关联企业招投标资格、资质审批等关键经营权益,以信用约束倒逼企业规范专利申请行为。
靠前引导优服务,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广阳区采用“政策解读+案例教学+实操指导”三位一体服务模式,既解决企业难题,更助力提升创新质量。精准赋能强能力。指导经营主体熟练掌握专利合规申请流程,有针对性地讲解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布局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等实用内容,帮助经营主体提升知识产权“含金量”,推动创新成果高效转化。个性答疑解难题。设置“一对一”答疑环节,对企业提出的专利申请材料规范、历史违规情形整改、专利维权援助等相关问题逐一解答,提供可直接落地的合规解决方案,减少企业因流程不熟悉、材料不规范导致的时间与经济成本损耗。
通过一系列举措,广阳区有效引导经营主体树立“质量优先”理念,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为辖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新动能。
西部地区专利产业化促企成长活动在绵举行
近日,2025年西部地区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推进活动在绵阳举行。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副司长杨海燕、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高晓宇出席并讲话,副市长刘强致辞。
会上,相关部门机构先后发布了《核医疗产业专利导航报告》《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标准稳链分析研究报告》等,分享企业从专利布局到产业化落地的经验,为中小企业提供可借鉴路径,并成立了四川省轨道交通绿色智慧建造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为西部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提供支撑。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级四川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国家级重庆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武汉)高校服务平台、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进行了联促联动平台运营合作签约。此外,20余家企业携优质专利项目进行交流路演与主题分享,并与投资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成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数据知识产权等多项合作意向。
近年来,绵阳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初步走出一条具有绵阳特色的专利产业化路径。截至目前,全市15家高校和20家国家级科研机构专利转化率明显提高,专利产品备案企业超800家,涉及专利超过4000件,备案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超过300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获贷款29.5亿元,专利产业化已成为盘活企业无形资产、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引擎。(记者 郑金容 张瀚巍)
华为专利许可收入稳步增长 2024年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在11月11日举行的“第六届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上,华为副总裁、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系统阐述了华为在创新投入、技术开放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最新进展与战略思考。他指出,持续创新与尊重知识产权是华为取得今日商业成就的源动力,也是未来构建万物互联智能世界的基石。
研发投入居全球前列,向世界开放创新成果
2024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1797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年收入的20.8%。根据《2024年欧盟产业研发投入记分牌》,华为研发支出位居全球第6位。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催生了一系列重磅产品与系统突破,从全新的HarmonyOS 6操作系统,到功能强大的Atlas 950超节点,华为研发团队“捷报频传”。虽然很多领先的软件和硬件产品是巨大的系统工程,但华为尽最大努力将之开放出去——通过软件开源、硬件开放和公共云服务,全球数百万开发者、合作伙伴和客户可以使用华为技术构建自己的软件和硬件产品。
“技术开放可显著提高技术使用效率,并降低技术使用成本。”樊志勇举例称,在过去的一年里,OpenHarmony社区超8100名共建者提交了超1000万行新增开源代码,openEuler系操作系统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万套。同时,华为还推出了一系列新的软件开源和硬件开放项目,如CANN计算框架、仓颉编程语言、灵衢总线硬件规格等,致力于为终端、云服务和计算系统开放所有开发者工具和应用支持代码。
专利布局与标准贡献双轮驱动,许可收入稳步增长
作为ICT产业的重要技术贡献者,华为在专利申请、标准贡献与学术发表等方面持续发力。2024年,新公开专利达3.7万件,创历史新高;向国内外标准组织提交技术提案超1万篇;新增发表学术论文逾1000篇。
开源生态系统通常采取免费许可策略,但像电信标准等其他生态系统更多依赖付费许可来激励创新者。樊志勇介绍说,华为在蜂窝通信、Wi-Fi、多媒体技术标准等领域的贡献得到业界广泛认可,其专利许可收入也稳步增长,2024年创下了6.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截至去年,已有超过27亿台5G设备获得华为蜂窝通信标准专利许可,超过12亿台消费电子设备获得华为Wi-Fi专利许可,超过32亿台多媒体设备获得华为多媒体视频编解码专利许可。
“专利许可鼓励行业共同投资标准化工作,而其本身也是一种行业合作。”为了提高许可效率,华为与许可平台紧密合作,对外进行专利许可的同时也获得其他创新者的许可。这些平台促进了许可方和被许可方之间的沟通,有助于创新者和实施者实现价值平衡,同时也推进了技术标准化。
樊志勇强调,华为既是许可方,也是被许可方,主张“平衡的知识产权策略”,在激励创新和推动应用之间实现平衡。截至2024年底,华为已签署233项专利许可协议,其中95%通过谈判和调解达成。截至目前,共有48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直接或间接获得了华为的专利许可。
公益平台“查思专利”上线,推动技术普惠与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知识产权部推出了首个公益项目——“查思专利”,旨在促进技术共享与创新。该项目资金来源于华为专利许可收入,用户可免费使用。樊志勇表示,“查思专利”也是华为知识产权部成立30周年的纪念礼,希望帮助无力购买专业检索工具的大学生、小企业用户等群体。
随着中国乃至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华为将持续致力于研发创新,并通过开放合作推动产业共同进步,共建繁荣未来。(蒋均牧)
新用户注册免费领取888元https://www.epbiao.com/topic/xinren/
免费查询商标:https://www.epbiao.com/zt/sbcx17/
商标注册费用:https://www.epbiao.com/feiyong/
- 商标查询
- 版权查询
便捷链接: 商标查询 商标注册 版权登记 专利申请 海外商标注册 商标交易
本文来源:中国商标网 - 专利快讯:一汽取得车辆卫星定位的控制相关专利;广阳区专利治理提效能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版权说明:上述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一品知识产权意见,不承当任何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