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快讯: 智飞生物首次取得美国专利证书;达尼:出海时代,我们不能再用“专利受害者”叙事了
智飞生物首次取得美国专利证书
11月26日晚间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于近日获得美国专利商标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名称为Combined vaccine against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infections and method thereof for inducing immune response,即一种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联合疫苗及其诱导免疫应答的方法,专利号US12,472,243B2,专利权期限预估到期日为2042年7月29日。
据悉,上述发明专利为智飞绿竹与北京交通大学在合作开发一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过程中申请获得。
智飞生物表示,公司首次在美国取得专利证书,为全球化布局奠定基础。该专利证书的取得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充分发挥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促进技术创新,推进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王屹)
达尼:出海时代,我们不能再用“专利受害者”叙事了
前阵有一则新闻令人恍惚,欧盟提出中国应将动力电池技术转让。曾几何时,技术换市场是我们非关税壁垒的手段,而知识产权则是发达国家在国际自由贸易对应的防止技术向欠发达国家外溢的护身法理,而如今攻守易也。
或许,我们政策管理导向,不应再是以受害者叙事控诉被知产霸凌,而是像支持气候协定的道德高地,来推广绿能产业。而在逆全球化下的出海时代,我们也是时候站在法理的高地,举起大旗支持知识产权的制度本身,成为全球专利秩序的维护者。
回顾一下,中国国知局受理专利申请量2024年为180万件,数量超过其余的世界四大知产局的总合(美国专利商标局60.3万件、日本特许厅30.7万件、韩国特许厅24.6万件、欧洲专利局19.9万件),但是数量并不代表质量,且当知识产权被全球贸易武器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关注的是来自域外向其境内的申请量,这代表了市场开放度、市场吸引力和专利质量。
中国国知局专利的本土申请者高达91%,而域外仅9%(来自欧洲专利局2%、来自韩国1%、来自日本3%、来自美国2.5%);日韩来自其本土申请分别为77%和80%,这与日韩本土市场面向本国企业以及其市场封闭性有关;但美国专利局本土专利申请者仅占45%,欧洲专利公约组织更仅为43%。说明欧美市场的全球开放度和吸引力较高,令更多域外企业有强烈意愿和热情跨境申请专利,以合法实现其跨国销售。
欧洲对域外企业的开放度更高,吸引力更大,申请热情大,质量好,且相比美国,与中国经济更友好和地缘冲突更小。因此可以以欧专局数据来分析中企出海。(注释:2023年,中国在美国的授权专利排名中普遍下跌,华为2022年排名第4,2023年跌为第11,京东从第11跌倒了15,OPPO从第43跌倒了63,小米从78下滑到了82。)
十年增长四倍,全球排名坐四望二
中国在欧洲专利局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一直在不断创历史新高,速率超欧专局全球受理增长速度。欧洲专利局(EPO)公布信息,2024年中国在欧洲专利局的申请总量达到了20,081件,同比增长0.5%。对比2018年的9480件,中国向欧洲专利局的申请量翻了一番。再对比2014年的4680件,中国也翻了一番。也就是说,中国对欧洲申请专利,10年专利申请量增长近400%。而欧专局2014年全球受理申请总量为18.15万件,到2024年也仅为19.93万件,总增速仅9.7%。中国企业向欧专局的申请增速40倍于全球。
期间中国经历了贸易战和疫情,但中企申请的增长趋势并没改变,2018年到2019年贸易战高峰,中国专利反而申请增速飙升,高达29.2%;而疫情2021年,申请量也以3000件/年的高增速发展。
由于申请主力军以中国国内巨头为主,这意味着中国科技领军企业,正自发自觉地成为了全球知识产权专利的积极参与者、维护者、结盟者、共建者,而不是破坏者,同时也不再视专利为欧美独有的保护主义手段,这是近年来的巨大转变。
WTO的三大基石是GATT(货物贸易)、GATS(服务贸易)和TRIPS(知产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TRIPS知产协定存在巨大分歧——对于掌握大量知产的国家而言,知产作为一种对建立跨国生产和销售网络的保护手段,能够防止西方科技和品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链后,被抄袭带来的“恶意竞争”;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知产规则被认为是一种富国单向的“非关税性贸易壁垒”,是富国向穷国的“征税”,阻碍其产业进步的单边保护主义。而1990年代-2010年间,中国发展以低端产业的规模化为主,被认为普遍存在假冒伪劣产品和电子技术逆向仿制。
这个过程中,欧美一直为攻,中国为守——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自身禀赋引发的分歧。但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实现了超越式发展,因此中国的角色也转化了——中国从被西方指认为知产侵权方,成了也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一方,我们也拥有了知产的利益,从知产制度的受害方,逐步转向受益方的角色。
根据欧洲专利局公布,2020年中国第一次超过了法国,在欧洲专利局申请的总量上,排名第四(前五大的国家是美国、德国、日本、中国、法国)。到2024年,中国一直保持着第四名(前四不变,第五名韩国替换为法国),但以目前中国申请的高增速,我们势必在近年超过日本和德国,成为欧洲第二大专利申请国,届时,我们将成为专利制度的最大受益者、红利国,应当积极拥抱全球知产制度、维护知产制度。
这局面类似中国2006年GDP排名全球第四,仅次于日本和德国,而到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专利申请的趋势,也预示了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科技产业国,我们也必须维护科技工业的世界秩序,以守住中国科技行业已经取得的全球地位。
这一发展方向,与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定位和主张高度契合。面对“半球化”的时代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致辞中指出,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倡导者和维护者。并且在2025年10月30日的釜山中美元首会晤前,特朗普将此次会面称为“G2”会议,暗示中美可能构建“G2”集团。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10月3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结盟运动的伙伴、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始终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边,将继续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同各国共同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恪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注入更多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而知识产权与全球自由贸易本就一体共生,是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支撑。当中国在专利领域的利益持续增长,我们更应当坚定支持WTO三大基石之一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 协定),成为这一人类共识的坚定支持者、维护者和秩序同盟者,尊重专利的新叙事,而非对抗者、批判者、受害者的旧叙事。
江西专利授权量持续增长
2025年1至9月专利授权数据显示,我省专利授权量持续增长,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超20%,展现出强劲的区域创新活力与发展韧性。
数据显示,1至9月,我省专利授权总量达3576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9101件,同比增长20.46%,占总授权量的25.44%。这一表现与全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下降的态势形成对比,凸显出我省在推动高质量创新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
从创新主体看,我省形成以企业为主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的良好格局。截至9月末,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达55836件。其中,企业有效发明专利量为40187件,占比71.97%,牢牢占据创新主体地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分别拥有10819件和2589件有效发明专利,成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要力量。
在国际专利布局方面,1至9月,全省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144件,涉及申请单位89个。其中,企业申请113件,占比78.47%,是“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力量。尽管总量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但企业的高占比反映出创新主体运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保护创新成果的意识正不断增
免费查询商标:https://m.epbiao.com/zt/sbcx17/
专利查询:https://m.epbiao.com/theme/zhuanlishenqing/
版权登记:https://m.epbiao.com/banquan/
- 商标查询
- 版权查询
便捷链接: 商标查询 商标注册 版权登记 专利申请 海外商标注册 商标交易
本文来源:中国商标网 - 专利快讯: 智飞生物首次取得美国专利证书;达尼:出海时代,我们不能再用“专利受害者”叙事了
版权说明:上述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一品知识产权意见,不承当任何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