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快讯:近5年诞生65项国家专利 北京城市副中心崛起农业“节水硅谷”;专利申请量蝉联全球第一,量多质更优

228次 2025-11-24

 近5年诞生65项国家专利 北京城市副中心崛起农业“节水硅谷”

  清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通州实验站的示范田里,执行站长陈伟杰早已忙碌起来。他约记者在麦田见面,不仅是为了展示新发芽的冬小麦,更是为了揭秘埋藏于田间的一项重大创新——由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高效节水技术与装备团队自主研发的“轻简化智能滴灌系统”。

  “我们提供的不是晦涩难懂的‘武林秘籍’,而是一套易于掌握、便于推广的‘技术套餐’。”陈伟杰表示,“任何地区只要根据自身气候、土壤、品种、水质条件加以调整,就能实现节水增产的目标。”

  在通州区深耕十余年,如今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通州实验站的技术推广已遍布全国多省。近五年来,实验站不仅承担了2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还获得了65项国家发明专利,一座农业“节水硅谷”正在崛起。这里不仅是技术研发的高地,更是智慧农业成果转化的“桥头堡”。

  滴灌带里暗藏技术乾坤

  记者跟着陈伟杰蹲在田埂边,目光聚焦在一个不起眼的黑色“出地桩”上。

  它一端深扎土里,与地下供水管网和泵房控制首部相连,另一端通过控制阀与地面铺设的编织软带相连。主管道中的水,通过编织软带上均匀分布的预制孔,经过“旁通”这个“岔路口”,精准分流到田间的银色滴灌带中,最终从滴灌带上的微小孔洞悄无声息地渗入作物根际的土壤,完成一次对麦苗的精准哺育。

  “滴灌是现代农业的底盘技术,也是最高效的节水灌溉方式。”陈伟杰抓起一把湿润的泥土说,“我们轻简化智慧滴灌技术成功破解了农业节水与作物高产难以兼顾的难题。”

  看似简单的滴灌系统,实则蕴含多项技术创新。陈伟杰轻轻捏起一段滴灌带,指着上面几乎看不见的小孔说,“这里藏着我们攻克的核心技术——高效抗堵塞灌水器。它内部采用独特的‘分形流道’设计,像迷宫一样让水流迂回流动,既能减压控速,又能通过形成的漩涡自动清洗流道壁,大大提升了抗堵塞能力。”

  他进一步解释道,这项突破来之不易,“我们团队测试了5种水源、32种肥料,做了2800多次试验,才破解了灌水器堵塞的机理。现在这个小流量灌水器,最小流量能达到0.8升/小时,比传统产品降低了30%,但抗堵塞性能反而提升了4.8%到9%,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田间的银色滴灌带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陈伟杰补充:“这种特殊材料和工艺不仅防鸟啄、防鼠虫咬,还具备防根系入侵功能。更重要的是,小流量设计让单根滴灌带铺设长度从传统的50米延长到180米,田间阀门数量减少了60%以上,真正实现了系统的轻简化。”

  “我们配套研发了专用农机系统,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高效节水技术与装备团队博士匡乃昆指着田间介绍:“播种时,一体化农机同步完成播种、施肥、铺设滴灌带和覆土;待到作物收获时,还有专门的回收农机将滴灌带整齐卷起。这些回收的滴灌带经过专业处理后可以重新造粒,再次用于生产新的滴灌带,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云平台精准调度数万亩农田

  在实验站的指挥中心,整面墙的电子大屏实时显示着全国各地的农田数据。“这个智慧滴灌云平台如同‘智慧大脑’,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着分布在全国的4.6万亩农田,统筹调度着北京的小麦、新疆的棉花、黑龙江的玉米等13个大型灌溉工程。”高效节水技术与装备团队博士后刘畅轻点鼠标,平台界面跃然屏上。

  他进一步解释道,云平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智能管控体系:田间部署的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湿度、温度、电导率等数据;低功耗无线传输节点确保在复杂农田环境下稳定通信;云端系统融合气象预报、土壤墒情和作物生长模型,既能运用传统作物需水规律,又借助AI算法优化施肥配方。“我们为农民提供精确到每一块田的操作指南,包括何时灌溉、灌多少水、施多少肥。传统‘看天浇水’正逐步让位于‘数据驱动、云端决策、精准执行’的现代灌溉模式。”

  “这个系统的智能之处还体现在自适应调节能力上。”刘畅补充道:“平台能够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需肥特性,自动调整灌溉策略。比如在苗期采用小流量高频次灌溉,在生殖生长期保证水肥充足供应,在成熟期则适当控水提质。”说着,他展示了平台上的智能预警功能,“当系统检测到某块田土壤含水量低于设定阈值,或者设备运行异常时,会自动发送警报,并生成处置建议。”

  更重要的是,平台采用低代码开发,操作简便。农户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查看田间数据,甚至远程控制灌溉。系统还充分考虑了地域差异,在北方干旱区侧重节水抗旱,在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则注重适时补灌,实现了“一地一策”的精准管理。

  打造全国农业节水“样板间”

  从北京通州到新疆棉田,从内蒙古草原到广西蔗海,轻简化智能滴灌技术正滋养着万里沃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通州实验站扎根北京通州区,作为技术策源地,在这里研发成熟的21套大田作物节水高产滴灌技术模式,已在全国建成2个万亩示范区、4个千亩示范区。

  “在通州,我们不仅做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更要做成熟模式的标准化输出。”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高效节水技术与装备团队负责人李云开教授说,“通州样板的作用,就是把复杂技术转化成各地都能复制的‘技术套餐’,让北京研发的智能装备和节水模式在全国快速落地。”

  他列举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3万亩示范区,采用我们的技术后,滴灌带铺设长度从50米延长到110米,阀门数量减少65%,每亩节水37-44立方米,增产8.6%-18.9%。在东北、华北、西南等不同生态区,我们都实现了节水12%-40%、节肥9%-15%、增产6%-40%的显著效益。”

  李云开表示,这套系统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体现,它推动农业生产从经验依赖转向数据驱动,为实现“藏粮于技”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作为首都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把通州打造成全国农业节水的‘样板间’,把‘北京方案’输送到全国。”

  这座引领全国节水农业创新的实验站,于2012年由中国农业大学与通州区政府携手共建。通州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为科研创新提供了理想土壤,使其成为连接首都科创资源与华北农业现实需求的桥梁。

  展望未来,实验站的创新步伐正在加快。今年新成立的智慧节水农业产业研究院将与实验站、737亩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形成“创新闭环”,共同推动智慧节水农业迈向新高度,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梅花生物:因侵害专利权被味之素起诉并索赔2.6亿元

  11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近日梅花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通辽梅花、新疆梅花、吉林梅花因侵害专利权被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以下简称“味之素”)起诉。味之素认为梅花生物在味精的生产、销售过程中侵犯了其201480005332.7号的专利权,故向广东高院提起诉讼。味之素请求停止侵犯涉案专利,销毁专用于生产被控侵权产品的设备,以及销毁所有库存侵权产品,并赔偿侵犯两项专利造成的经济损失共计2.6亿元。

  公告提及,梅花生物与日本味之素为长期合作伙伴,在知识产权领域包括味精的生产技术领域有着多项合作共识,且其他多项合作至今仍然存续。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公司将积极应诉,采取必要法律措施坚决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截至本公告日,上述诉讼案件尚未开庭审理。

  专利申请量蝉联全球第一,量多质更优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发布,中国以180万件专利申请蝉联全球第一,是第二名美国的3.5倍,占全球总量近“半壁江山”。

  专利申请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申请量蝉联全球第一,展示出中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进步,也凸显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亮眼的成绩单得益于创新驱动的战略引领。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工作顶层设计,先后制定《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描绘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并提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八项预期性指标等,引领知识产权事业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3件,专利申请从“量”的积累逐渐迈向“质”的跃升。

  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创新生态的优化,为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专利法实施细则等法规制度修订,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力度加大,相关法律体系愈趋严密周全;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布局建设128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15.5个月,跻身相同审查制度下国际最快水平。同时,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向企业转化,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专利转让许可备案累计达102.5万次,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转让许可达12.7万次,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更多好成果加速走向“生产线”。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为专利创新注入强劲动力。华为、宁德时代等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前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超1.76万家,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创新摆在战略核心位置。世界首片8.6代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玻璃基板、“多核”动力电池技术等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批主攻硬科技、掌握好专利的企业成长壮大,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加速形成。

  国际合作持续深化,也为专利保护与运用拓展更大空间。截至目前,我国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知识产权合作关系;知识产权部门向企业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截至2024年底,帮助企业降低应诉成本13.2亿元、挽回经济损失380.4亿元。“十四五”期间,我国PCT国际专利、马德里国际商标、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量均跃居世界前列,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量子技术等领域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专利。

  不仅满足于数量增长,更要注重质量的提升和专利的有效应用。当前,我国专利虽然数量多、增速快,但从企业专利产业化率分析,有近半数专利仍“躺在纸上”,高校和科研院所仍需畅通企业对接通道,共同解决产业化中的问题。

  一页专利证书,既关乎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推动前沿技术形成,提升产品和品牌价值,更体现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长期竞争优势。面向未来,专利工作还需要更注重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融合,形成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价值专利,让更多创新性专利进一步形成标准,推动全球合作与发展。一个更加自立自强、勇攀高峰的知识产权强国,必将迎着时代潮头阔步前进

  智元机器人新专利可保证机器人自主充电顺利进行

  近日,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控制方法、机器人及电子设备”专利公布。

  专利摘要显示,该申请预设了多种充电模块的类型以及与多种充电模块的类型匹配的多种充电姿态,在机器人需要充电时,根据环境信息,确定环境信息中的目标充电模块的类型,并从各充电姿态中,确定与目标充电模块匹配的目标姿态,以及通过目标姿态控制机器人自主充电。如此,机器人能够根据环境信息中目标充电模块的类型,选择与目标充电模块匹配的充电姿态,避免了目标充电模块的类型与单一的充电模式不匹配时,机器人无法自主充电这一情况的出现,保证了机器人自主充电的顺利进行,同时保证了机器人自主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

  广汽集团取得搬运装置专利,提高生产效率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搬运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23575589 U,申请日期为2025年1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搬运装置,包括:框架;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设于所述框架,所述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一定位孔配合;抓手总成,所述抓手总成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框架,所述抓手总成形成有抓紧部,所述抓紧部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当所述抓紧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抓紧部适于伸入所述第二定位孔内,当所述抓紧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抓紧部与所述第二定位孔抵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搬运装置,通过设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的抓手总成,与定位机构配合,实现了多种车型共用一种抓手总成进行生产,避免了频繁更换抓手总成,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搬运装置的开发费用,减小了抓手总成的存放占地空间。

  前三季度专利转化总数达13.1万次

  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召开高校院所专利产业化工作部署视频会,通报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全省高校院所专利产业化情况及广东省专利转让许可、质押融资等情况,总结广东省专利转化运用、专利盘活等工作进展和成效。前三季度,广东省专利转化总数达13.1万次。

  据介绍,今年,广东省专利转化特别是高校院所专利产业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三季度,广东省专利转化总数达13.1万次,同比增长20.7%,特别是专利许可和被许可实现较大增长;广东省在全国各省份专利基数最大的情况下,转让许可总数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部分领域进展良好。

  会议要求,要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从数量到质量转变,推动专利从“纸面创新”向“市场动力”转变;要持续做好广东省高校院所2024年以后新增专利盘点工作,力争到年底新增专利均能够盘点入库;要持续做好高校院所专利产业化工作,认真填报专利产业化相关数据,避免漏报,对产业化率较低的高校院所,各级知识产权、科技、教育、卫生健康、科学院等系统要帮助分析原因、找准问题,建立专利转化工作长效机制,提升产业化水平;要重点抓好专利转让许可和质押融资工作,认真分析数据,找准薄弱环节,争取专利转化取得良好成效。

免费查询商标https://m.epbiao.com/zt/sbcx17/

专利查询https://m.epbiao.com/theme/zhuanlishenqing/

版权登记https://m.epbiao.com/banquan/


  • 商标查询
  • 版权查询
上一篇: 商标快讯:福建鳗业品牌标准化建设迈出关键步伐 “福鳗佳”商标正式获批;中顺洁柔作为原告/上诉人的1起涉及侵害商标权纠纷的诉讼将于2025年11月26日开庭 下一篇: 专利快讯:美国操弄专利审查规则,矛头指向中企?背后有何目的?伯特利就5项专利权属纠纷起诉五被告 索赔250万元

知识产权公司

热门TAGS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南京商标注册商标印刷专利权商标转让合同石狮商标注册专利保护怎么查询商标 查看全部

厦门一品微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www.epbiao.com 闽ICP备12024801号

免费查询商标能否注册

————零时差对接国家商标局数据库————

  • 商标名称:
  • 联系电话: